查看原文
其他

【热点话题】电影遇上互联网,内容仍为大

2014-11-17 李 博 中国文艺评论

互联网行业进军电影领域,令不少电影从业者惊呼“狼来了”。的确,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,观众很难想象自己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电影票并选好座位,但今年暑期电影市场线上票房转化率已经超过30%,预计今年底明年初将超过50%,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观众将选择“线上消费,线下享受服务”的电影消费模式;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,观众除了观看影片行为本身,无从与电影产生任何交集,但不久前当百度旗下的“百发有戏”启动电影《黄金时代》的投资产品时,短短30分钟便募集到了1800余万元,普通观众也成了电影的投资者和收益者。

电影《黄金时代》启用了“粉丝经济”的融资模式

互联网改变了电影行业的游戏规则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然而,类似于“电影行业终将成为互联网的‘奴隶’”“传统影院将在互联网时代消亡”的观点,未免显得过于悲观。事实上,互联网进入电影行业,只是一项技术层面的革新,它会改变或整合电影的形态与模式,却不会颠覆电影的本质——电影的本质是用视听语言讲述故事,而无论互联网技术如何发达,人类对于故事的需求也不会减弱半分。

在历史上,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曾被认为会对电影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——有声电影、彩色电影、3D电影的出现如是,电视机、录像机、DVD的诞生亦如是。但事实证明,电影今天依然健在,并且因为与新技术的不断融合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吸引人。因此,互联网技 52 28354 52 14988 0 0 4177 0 0:00:06 0:00:03 0:00:03 4176不会取代电影,它只会让电影更加强大、更具有活力。美国影院2013年的票房总收入是109亿美元,而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下游端的产值则高达600多亿美元,远远高过票房收入,这证明了互联网其实能为电影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。

在好莱坞带领世界电影进入商业大片时代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全球的独立电影曾集体陷入绝境。独立电影因为缺乏商业性而难以进入主流院线,商业大片全面霸占影院,几乎断掉了它们的生路。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,独立电影逐渐摸索到了自己的生存法则,在美国的温斯坦公司等独立制片企业的带领下,独立电影甚至拿走了全球电影节80%以上的奖项,成为与好莱坞大片分庭抗礼的强大势力。如今的独立电影靠什么生存和壮大?无疑是互联网的播出平台。互联网让独立电影成功摆脱数量有限、门槛较高的影院的限制,获得了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广大的受众群。

当然,有了互联网,也并不意味着质量低劣的电影就获得了生机。正如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铁东所说,缺少优质的电影内容,互联网只是一台没有生命力的服务器而已。《心花路放》票房超过11亿元,网络票务销售平台猫眼电影贡献巨大,然而我们却不能简单地断定是互联网成就了《心花路放》的商业成功。本质而言,互联网平台只是一个全新的渠道,它让《心花路放》获得了高额的线上票房,但影片真正的票房收入还是需要观众实实在在地走进影院来实现,更要通过观众的口碑相传来获得提升。

《心花路放》是国内电影制片方与电商O2O平台合力做营销的成功案例

也就是说,无论采取传统售票模式还是互联网售票模式,任何影片的票房都是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。试想,如果《心花路放》是一部乏味至极的电影,那么在第一波网络预售观影结束之后,观众就一定会大幅减少,而影院经理也肯定会根据观众数量的变化改变排片比例——如此这般,互联网即便拥有再大的威力,也难以扭转影片票房不断下滑的趋势。

在融资领域也是如此。过去的电影制片人通常都是拿着项目挨个去找制片公司,凭借出色的口才拉投资,很多本来并不具备市场前景的项目就这样被“忽悠”成功了。但在互联网时代,“忽悠”将越来越不管用,制片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将一个项目进行量化分析,精确地评估一部影片的市场潜力,并科学地估算其投资回报率,很多以坑钱为目的的烂片就此被“扼杀”在了摇篮中,对于电影产业而言,这不啻为好事一件。

(文章来源: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)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